【资料图】
近日,一些景区立围墙遮风景的行为引发舆论关注。部分景区在听取社会意见后积极整改,但也有景区不为所动。如果算综合账、长远账,就会发现围墙遮景实非景区经营良策。
未经环评、听证等法定程序的围墙收费,存在破坏自然环境整体风貌、割裂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的风险,也违背了旅游法关于旅游业发展应遵循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,暴露出部分经营者未把服务公众置于首位的经营理念。
同时,围墙遮景还从侧面说明部分景区营收严重依赖门票。一些老牌景区虽然拥有风景名胜,但游览内容陈旧单一、服务有限、景区文化乏善可陈,害怕被游客“一览无遗”,只能严防死守游客蹭景,希望通过高价门票做一锤子买卖。
短期看,围墙的实际增收效果存疑。网络时代下,各类种草攻略、避坑笔记随处可见,旅游信息差被极大缩小,一堵墙既不能增加景区的神秘感,更无法遮挡负面评价。慕名而来的游客,不会因能够免费远眺就放弃买票入园身临其境的机会。对于往来的路人来说,高耸的隔墙、高昂的票价反而可能打消其观光兴致。
长远看,围墙遮景输了景区口碑。当下,我国旅游业正面临从提供基础观光产品向提供优质旅行体验的转型,口碑日益成为游客做出消费决策的重要依据。越来越多的城市争相为游客提供各种便利,打造旅游友好型目的地。围墙遮景无疑是反其道而行,通过设置障碍倒逼游客买票,游客即使消费也并不舒心,更不会再次光顾或向他人推荐。景区在与游客的博弈中看似短期获利,实则败了人缘。
缓解景区对门票的过度依赖,应从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出发。丰富景区内吃、住、游、娱、行、购等体验性项目,拉动二次消费,逐步降低门票在景区营收中的比重。同时,地方政府也应做好政策扶持,推动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,促进地方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升级。
(文章来源:经济日报)